當前位置:首頁  師資隊伍  國家級人才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時間:2019-03-08來源: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點擊:19562

胡海岩

胡海岩1956.10-)力學家,上海人,1988年獲南京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工學博士學位。此後留校任教,現為我校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教授、博導,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我校校長,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在振動控制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結構碰撞振動理論及其應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出版著作《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Springer-Verlag)等5部,發表期刊論文162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國防科技工業先進工作者”等。兼任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科學出版社《非線性動力學叢書》主編,《振動工程學報》副主編,《動力學與控制學報》副主編等多項學術兼職。


郭萬林

郭萬林(1960.10-),力學家,陝西眉縣人。1981-1991獲西北工業大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我校納米科學研究所所長,納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199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99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澳大利亞國防科技組織專家中心專家、德國馬普金屬所、美國内華達大學訪問教授。

面向飛行器安全和智能化的需求,長期從事飛機結構三維損傷容限和低維功能材料力電磁耦合和流固耦合的力學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建立了三維彈塑性斷裂理論和飛機結構三維損傷容限設計方法,構建了低維納米材料結構力---磁耦合的物理力學理論體系,發現了一系列納米材料的智能特性和能量轉化新原理,拓展了動電理論,提出了水伏效應的概念。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徐芝綸力學獎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号,因對宇航結構完整性耐久性和納米力學的持續貢獻獲ICCES Eric Reissner Award20142018年連續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已培養博士40多名,包括傑青、優青、全國(學科)優博獲得者和提名獲得者10多名。


王在華

    王在華(1964.01-),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博士,德國科隆(Köln)大學和斯圖加特(Stuttgart)大學的Alexander von Humboldt Research FellowKöln大學洪堡基金訪問教授。曾任中國力學學會動力學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擔任三個主流SCI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12-2017), Meccanica (2015-), ASM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Nonlinear Dynamics (2017-)。長期從事時滞系統穩定性與非線性動力學、分數階動力系統與控制等研究。作為中方負責人,主持中國-匈牙利政府間科技交流委員會項目2項。在德國Springer出版社英文著作(第二作者)1部,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編著(第一作者與獨著)2部和教材1部(第一作者)。2004年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二),200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1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


袁慎芳

    袁慎芳(1968.01-),江蘇南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帶頭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博士;曾任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芝加哥分校、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訪問教授,現任歐洲結構健康監測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結構健康監測與預測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結構健康監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航空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航空學會測試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期刊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副主編,ASME 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Diagnostics and Prognostics of Engineering Systems,Journal of Frontiers in Aerospace Engineering、航空學報(中、英文版)、儀器儀表學報編委。長期從事智能結構及健康監測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防973專題、國家863、國防基礎項目、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重點型号工程項目及歐盟第7框架國際合作項目。先後在日本、西班牙、美國獲得JFC2005大會獎、2016歐洲結構健康監測最佳論文獎、2017世界傑出結構健康監測年度人物。成果先後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發明二等獎,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0餘項,獲國家軟件著作權7項,出版專著2部,其中2007年作為單一作者,由國防出版基金資助出版了國内第一部系統介紹航空結構健康監控技術的專著《結構健康監控》。發表文章近300篇,其中20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先後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江蘇省333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先後獲得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全國巾帼發明者、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江蘇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号。

  

盧天健

  

盧天健(1964.10-),祖籍福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11引智計劃項目負責人。美國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哲學博士、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哲學博士;曾任劍橋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數理學部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多功能材料與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主任。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多功能輕量化材料與結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力學學會旗艦期刊Acta Mechanica Sinica主編、中國力學學會國際力學聯盟(IUTAM)工作組組長、IUTAM理事、IUTAM大會委員會委員、IUTAM固體力學學科評議組委員、IUTAM大會提名委員會委員、Elsevier出版集團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輕質多孔金屬結構和含液多孔柔性材料的跨尺度多場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系統的創新成果,是該領域的著名學者。創建了尺度效應和孔形貌影響下随機/規則多孔金屬結構的力/熱/聲理論體系;提出了異材填充金屬點陣構建混雜多孔結構的新概念及其多功能一體化設計方法;建立了皮膚和水凝膠等含液多孔柔性材料的跨尺度多場耦合理論。成果被系統應用于新型艦船等重大重點工程研制,效果顯著,填補了多項空白。出版9部中英文專著,發表300餘篇SCI論文,其中12篇JMPS(國際固體力學标志性期刊)、5篇ESI高被引論文,23篇被Mat Sci Eng Rep、Adv Funct Mater、Small等選為封面,SCI他引7404次(單篇最高338次,16篇超百次,H因子51),獲授權發明專利50項。以第一獲獎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科技一等獎2項,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個人榮譽。


王立峰


王立峰(1977.12-)教授,河北唐山人,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副院長、航空航天結構力學及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先後到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從事合作研究。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SCI期刊Acta Mechanics Sinica等7種期刊編委。

主要從事納尺度系統動力學,航空航天結構動力學研究。發表期刊論文106篇,其中SCI論文86篇,被他人引用1300餘次。2009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作為第五完成人獲得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入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201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張助華


   張助華(1983.06-),江西都昌人,2004年和2010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後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2012年赴美國Rice大學開展博士後合作研究。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級人才辦公室副主任、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2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主要研究方向為納尺度物理力學,先進結構材料。主持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已發表論文130餘篇,被SCI他引6000餘次,入選2020和2021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曾獲中國力學學會青年科技獎(2021)、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二等獎(2020)、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013)等學術獎勵。現任Int. J. Smart Nano Mater.副主編,Acta Mech. Sinica、《固體力學學報》等5個中英文期刊的(青年)編委,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微納米力學工作組組員等。



分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