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師資隊伍  院士

陶寶祺院士

陶寶祺1935.1-2001.3),智能材料結構專家。江蘇常州人,1957年從北京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畢業後一直在我校任教,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南航智能材料與結構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他還是“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他是我國航空智能材料結構研究的開拓者,結構測試專家。他提出了結構強度自診斷自适應理論和方法,發明的強度自診斷自适應智能結構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對複合材料結構損傷監測與控制意義重大;提出了機翼和旋翼自适應可變翼型的原理與方法,解決了旋轉工況下多種測試信号和高壓功率信号的非接觸式同步傳輸技術關鍵,對智能旋翼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著作《智能材料結構》是國内第一部論述智能材料結構理論和應用的專著;主持創建的智能材料與結構部級重點實驗室是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基地。他拓寬了測試與記憶元件研究領域,發明、研制了多種新型傳感元件,可反複使用的弓形應變計獲國家發明四等獎,腰型微壓傳感器獲日内瓦國際發明鍍金獎,研制成功疲勞壽命計,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主持完成了“直六”整機結構等10多項大型工程應力測試項目。他還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培養40名博士和10名博士後,共出版著作4部,發表論文160餘篇。

趙淳生院士

趙淳生(1938.11-,機械工程專家,湖南衡山人。1961年畢業于南京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飛機系,1984年獲法國巴黎高等機械學院工程力學博士學位,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機械結構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戰略顧問、“國家地方聯合超聲電機工程實驗室”主任、“南京航達超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振動、測試與診斷》學報主編、國際IWPMA組委會成員。

 代表著作:《機械振動參數識别及其應用》(合著,科學出版社,1989)、《超聲電機技術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7)、《Ultrasonic Motors: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Science Press Bejing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nerg2011);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其團隊研制的超聲電機已在國防裝備、嫦娥-3、嫦娥-4和多種衛星上應用;共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20餘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四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級國防專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奨1項。曾榮獲江蘇省首屆十大傑出專利發明人、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2014,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美國 Virginia Tech.“能量收集材料和系統中心(CEHMS)”頒發的“超聲電機技術傑出貢獻獎”和獲由IWPMA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iezoelectric Materails and Applications in Actuotors)頒發的“壓電超聲電機領域内的終生成就獎”。2015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胡海岩院士

胡海岩1956.10-)力學家,上海人,1988年獲南京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工學博士學位。此後留校任教,現為我校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教授、博導,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我校校長,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胡院士在振動控制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結構碰撞振動理論及其應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出版著作《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Springer-Verlag)等5部,發表期刊論文162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國防科技工業先進工作者”等。兼任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科學出版社《非線性動力學叢書》主編,《振動工程學報》副主編,《動力學與控制學報》副主編等多項學術兼職。

郭萬林院士

郭萬林1960.10-),力學家,陝西眉縣人。1981-1991獲西北工業大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我校納米科學研究所所長,納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199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99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澳大利亞國防科技組織專家中心專家、德國馬普金屬所、美國内華達大學訪問教授。

面向飛行器安全和智能化的需求,長期從事飛機結構三維損傷容限和低維功能材料力電磁耦合和流固耦合的力學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建立了三維彈塑性斷裂理論和飛機結構三維損傷容限設計方法,構建了低維納米材料結構力---磁耦合的物理力學理論體系,發現了一系列納米材料的智能特性和能量轉化新原理,拓展了動電理論,提出了水伏效應的概念。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徐芝綸力學獎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号,因對宇航結構完整性耐久性和納米力學的持續貢獻獲ICCES Eric Reissner Award2014—2018年連續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已培養博士40多名,包括傑青、優青、全國(學科)優博獲得者和提名獲得者10多名。

朱位秋院士

朱位秋1938.09-)力學專家,浙江義烏人。1961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工程力學專業,1964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非線性振動專業。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受聘我校“錢偉長講座教授”。

朱院士主要從事非線性随機振動、結構寬帶随機振動、随機有限元及随機疲勞與斷裂等方面的研究,在國際上首創了一個嶄新的非線性随機動力學與控制的哈密頓理論體系框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與發展了随機激勵的耗散的哈密頓系統理論。得到了四類能量非等分精确平穩解,打破了60年來隻有能量等分精确平穩解的局面。提出與發展了高斯白噪聲激勵下耗散哈密頓系統等效非線性系統法、拟哈密頓系統随機平均法,研究拟哈密頓系統随機穩定性、随機分岔及首次穿越的理論方法,以及分别以響應最小、穩定性或可靠性最大為目标的非線性随機最優控制理論方法。上述創新研究成果構成了一個非線性随機動力學與控制的哈密頓理論體系框架,為解決工程中一系列極其困難的非線性随機動力學與控制關鍵問題提供了一整套全新而有效的理論方法。

光輝院士

吳光輝1960.02—)飛機設計專家,湖北省武漢市人。作為南航飛機設計專業畢業的飛機設計專家、南航傑出校友,吳光輝是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領軍人才、“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國際重量工程師協會(SAWE)會員。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1年受聘為我校錢偉長講座教授。

2001年,任998工程總設計師,打破了霸權主義的封鎖和禁運,實現了我軍該型裝備從無到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曆史性突破;2007年,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XXX工程重大貢獻獎”及金質獎章;2005-2008年,任ARJ21飛機總設計師,領導完成國内首次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噴氣式客機的設計;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008年至今,任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主持完成以新一代超臨界機翼、全電傳、飛控系統、集成模塊化航電系統和第三代鋁锂合金為代表的先進幹線飛機研制,突破了多項國外限制對華出口的技術難題,走出了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民機研制的正向設計之路。為我國航空工業快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是我國航空工業領域不可多得的領軍人物。

向錦武院士

向錦武1964.04.02-飛行器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首席科學家,“智能無人飛行系統先進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評議組秘書長。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1年受聘我校錢偉長講座教授。

向院士長期緻力于飛行器設計技術研究、型号研制與人才培養,在無人機系統設計、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等方面做了系統性、開拓性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國第一型中高空遠程長航時無人機系統,建立了遠程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技術體系,發展了系列化多型長航時無人機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7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培養博士30餘名。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何梁何利創新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朱廣生院士

朱廣生1963.01-)飛行器設計領域技術專家。江蘇徐州沛縣人。1989年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2006年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型号系列總師,曾任型号總設計師等。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1年聘任為我校ag真人百家家乐平台名譽院長。

朱院士一直從事飛行器研究與設計工作,先後參加和主持多型裝備研制,填補了國内空白,實現了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部級一等獎5項等,出版專著3部,是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曾獲航天創新獎、航天功勳獎、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中國航天基金特别獎等。

陸夕雲院士

陸夕雲1963.04—),流體力學專家,江蘇泰州人,1985年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士學位,1992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和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2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4年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05年獲評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2016年獲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執行院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2021年受聘我校錢偉長講座教授。

陸院士長期從事旋渦動力學和湍流研究,特别是在旋渦動力學理論、方法和旋渦控制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創造性成果,在國内外産生了重要影響。已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00餘篇。先後承擔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部973 ”子課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中國科學院海外合作研究項目等20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究。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和寶鋼優秀教師獎、周培源水動力學獎一等獎等。

周又和院士

周又和(1957.05—),湖北漢川人,力學家,主要從事多場耦合非線性力學研究。1982年畢業于華中工學院,198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89年獲蘭州大學博士學位。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受聘我校“錢偉長講座教授”。

周院士主要從事電磁固體力學、智能結構動力控制、沙塵暴風沙電等多場強耦合非線性問題的理論建模、實驗研究及其裝置研制、計算方法研究等。創立的多場耦合超導電磁固體力學,實現了力學支撐我國超導磁體研制設計從“0”到“1”的突破,填補了我國超導材料力學實驗的空白。獨立撰寫的專著《超導電磁固體力學》(上、下冊,已排版校稿中)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是國際上這一領域的首部。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IEEE超導委員會的“Von Duzer Prize”、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和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3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1999年入選CJ學者特聘教授、2000年獲國家傑青,先後主持教育部CJ學者創新團隊、國家質量工程的本科教學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國家111引智基地的研究項目。個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徐芝倫力學獎、全國優秀教師、國家教學名師獎、全國師德标兵、中國科協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和寶鋼教育基金會全國高校優秀教師特等獎等。

Baidu
sogou